绿容率和绿视率在新绿标中的详细注解
时间:2023-5-23 15:54:52 关注:1259

        由于国内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的度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绿地覆盖的状况和数量的多少,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与绿色结构类型缺乏关联、与绿地功能缺乏对应、与绿地强度缺乏联系、与宏观引导缺乏对接等。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国内相关学者已经开展了“三维绿量”即“绿容率”的相关研究,由于叶面积是生态学中研究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关键性指标,它与植物生物量、绿地固碳释氧、调节环境等功能关系密切,国内普遍采用叶面积作为三维绿量的计算参数。绿容率计算公式如下:

        绿容率 =乔木占地面积× 4 + 灌木占地t积× 2 + 草本占地面积× 1 / 建设用地面积

        另外,由于绿容率与植物群落配置、生长树龄等密切相关,且地区植物种类、气候条件等差异较大,各地可利用常用数学模型,计算不同地区的推荐的植物群落配置最小比例。如北京地区;荐的植物群落配置的最小比例:乔木:灌木:草坪:土地为 1(株):6(株):21(m²):29(m²),则其绿容率为 1.27。

        绿视率是日本学者青木阳二于 1987 年基于视觉生理学提出的,指i们视野中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绿容率”和“绿视率”在新绿标中的详细注解)。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人对环境感知的一个动态衡量因素。绿视率侧重反应场地绿色的立体构成和周边环境绿色植被, 通过人的视觉感受直接反应绿化质量。这一比率约为 25时视觉最为舒适。相关统计表明,世界上若干长寿地区的绿视率均在 15以上。2004 年,日本政府将“绿视率”纳入城市绿化评价常规指标。京都市曾于 2011 年对市内 37 个地点进行相关评价,要求绿视率小于 10的 13 处改造并在 2015 年以前达标。2015 年t国内学者吴正旺调查了北京市五个居住小区的绿视率约为 9“绿容率”和“绿视率”在新绿标中的详细注解~33之间。

        绿视率既是城市空间、建筑周边心理感知绿量的评价指标,也是优化空间植物景观构成的技术依据。其测算方法如下:

        (1) 选择观测时间:原则上应选择在植物景观效果最佳、植物生长最茂盛且外界影响因素最小的时间段进行绿视率测量,一般选择 6~7 月份。位于热带地区的城市,可适当放宽调研时间的选择范围。

        (2) 选择观测点:竦赝忌媳昙呛媚夤鄄饴范危结合路段的实际情况,确定绿视率指标数据采集的观测点。观测点选取的一般原则:能客观反映道路绿化的实际情况;调查时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稳定,便于后期跟踪调查;根据道路实际长度确定观测点个数(一般不少于 5 个)。

        (3) 获取图像:图像的获取是绿视率调研流程中的关键一步,为后续的绿视率计算工作提供可操作性平台。目前常用的绿视率图像获取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实地拍摄获取图像,也称为实地调研法,即调研人员在选定好的道路观测点位置处进行多方向定点拍摄取样。相机焦距均为 24mm(成像效果最接近人视觉),注意拍摄取样过程中保证所有观察点所用的拍摄相机型号相同,以避免产生设备仪器误差。该方式针对性强,可根据现实条件(天气、季节等变化的影响)对调研方案做出适当调整,获取的道路图片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调研拍摄方向主要由道路形态决定。城市道路应朝道路沿线和垂直方向拍摄;丁字路口应于交叉点上朝道路方向拍摄;多条道路交叉口应分别在转折处取点朝道路交汇中心拍摄;交通岛的拍摄方向取决于相交道路的数量。

        另外一种图像获取方式为通过互联网地图平台获取研究区域的街景图像,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图像进行绿视率计算。此方式可快速获取大量街景图片,但存在时效性s、图像尺寸受限等缺点。

        (4) 绿视率计算: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获取的图片进行处理分析,辨识提取其中的绿色部分,最后根据绿视率计算公式(公式 1 或 2)计算绿视率。

        公式 1:绿视率= 相片绿色部分面积´100% / 相片总面积

        另外,像素是一张图像最基本且不可分割的单元。图像由颜色不同、浓淡不一的像素组成,众多的像素集合组成一张图像。绿视率计算公式可表达为如下:

        公式 2:绿视率= 绿色部分像素´100% / 相片总像素

        本条在新绿建标准条文中的的评>方法为:预评价查阅相关设计文件、计算书;评价查阅相关竣工图,计算书,必要时现场核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