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评级
国家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制订,旨在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海绵等级是指海绵城市建设中不同类型海绵设施的容水能力和适应能力指数。当前,根据不同的海绵设施类型(如屋顶绿化、花园农业、湿地公园等)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其中,一级海绵等级设施具备较高的容水灵敏度、适应性和可扩展性,可以快速抵御极端降水,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块、拦塞坝和水库等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评级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应综合考虑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整体可持续发展、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灾害风险管理、社会参与与治理、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等方面。根据具体项目特点和立项目标的不同,各个方面的权重和评价指标可以有所调整,以达到评价项目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1.规划和设计标准


评价对象
通过多样化的措施,在建筑物内维持较高的空气质量。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的规划和设计是否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和原则,包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雨水管理、绿地和城市森林等生态要素的合理布局和配置。

2、整体可持续发展


评价对象
项目的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等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对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程度,包括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能源消耗和排放减少、环境适应力提升等方面。

3、高效雨水管理


评价对象
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是否具备良好的雨水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设施的设置、雨洪管理措施、面源污染控制等。

4、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评价对象
绿化覆盖率、生态景观质量、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是否建设了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绿色道路、生态廊道、水系修复、城市森林等。

5、灾害风险管理


评价对象
防洪设施、抗震设防、应急预警体系等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的抗灾能力和减灾效果,包括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脆弱性评估、防灾设施齐全性、应急响应机制等。

6、社会参与与治理


评价对象
社区参与、政府规划决策的透明度、项目的社会效益等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的社会参与度和治理效果,包括项目的公众参与过程、政府管理机制、利益相关者合作等。

7、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


评价对象
投资回报率、社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贡献等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情况,包括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等方面。
认证级别
海绵城市评级等级应用范围和特点
海绵等级通常分为四个等级,按容水能力、适应能力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一级海绵等级设施
一级海绵等级设施具有容水量大、适应性高、对雨量稳定性和持水能力强等特点。通常被应用于治理城市内涝、街头景观绿化、滨水公园、广场景观等领域。同时,在水资源再利用、雨水回收再利用等领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级海绵等级设施
二级海绵等级设施主要指路面绿化、雨水花园、林下草四种基本形式,主要功能是缓冲城市降雨对地表的冲击,从而减缓雨水流失。有绿地廊道、绿化带、路侧带绿化等,通常应用于商业综合体、景观社区、可持续的灰色基础设施等领域。

三级海绵等级设施
三级海绵等级设施主要指湿地、河流绿道、人工湿地等,具备较强的植被覆盖能力和生态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和生态恢复等领域。

四级海绵等级设施
四级海绵等级设施主要指雨水穿透层、生态石等,也被称为“极端天气中受到考验的设施”。四级海绵等级设施具有容水能力较弱、适应能力较低的特点,一般应用于道路、居民小区等城市基础设施领域。
认证好处
通过改变城市生态系统来应对洪涝灾害
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缓解城市排水难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能力,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1、 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通过城市景观绿化、构建多样化的水体系统、增强土地的自然保水能力等方法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让城市更加宜居。
  • 2、 缓解城市排水难题
    传统城市排水设施因为规划不合理、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城市排水难度增加,出现“内涝”等问题。而海绵城市主张通过“雨水园林”、“雨水街道”等方式,让降雨水能够被自然的过程吸收、存储、分散,从而实现排水和防洪的双重目的,缓解城市排水难题。
  • 3、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能力
    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减灾能力,让他们更加容易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例如,在海绵城市中,可以通过增加绿化覆盖率,提高土地的保水能力等,让雨水变得更加容易被吸收和分散,从而减少内涝等灾害发生的概率。
服务流程
一站式服务,确保审核通过
跟随开发流程,不同阶段实时响应,过程更清晰,增量成本可预估,适用技术可视化,精准用量保落地。
核心优势
感谢每一位客户的选择和信任
全国热线:400-168-1526
相关资讯
更多热门推荐